• 海南周刊 | “海黃”哲思之美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曉惠

    海南黃花梨被譽為“木中皇后”,足見其珍貴程度。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陽光充足、降雨量充沛。正是這樣一方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雨林之神韻、海天之風光于一體的熱土,方才孕育出了“寸木寸金”的黃花梨。

    世上不止海南種植黃花梨,但業內公認海南島出產的黃花梨品質最好。黃花梨是特類材,也是一味良藥,更因其獨特的審美價值,成為古今文人雅士孜孜探究、收藏、賞玩的珍寶。

    “山水有清音——黃花梨沉香書房展”近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辦,多件故宮院藏黃花梨文物亮相。深藏故宮的海南黃花梨家具“返鄉省親”,體現了海南與黃花梨古今延續的情緣。

    資料圖:故宮博物院藏花梨木小座椅。

    木中黃金:產自黃金緯線

    黃花梨可謂是自然天成的貴族。它原生于山林中,木性堅韌穩定,木質細膩溫潤,紋理如行云流水,色澤絢麗沉穩,散發著辛香之味,被人稱為“東方神木”。

    黃花梨常有,而海南黃花梨難得。我國兩廣地區及越南部分地區也有黃花梨產出,但無論木質、紋理,還是含油量,都比海南黃花梨遜色不少。

    古人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海南島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緣,屬熱帶島嶼季風性氣候,素來被稱為“天然大溫室”。這里夏季長、冬季短,降水量充沛,是我國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多花崗巖地層,土壤腐殖質含量豐富,為黃花梨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海南黃花梨協會秘書長魏希望認為,橫穿海南島的北緯19°線,是上天恩賜的黃金緯線。海南島中西部的俄賢嶺、霸王嶺、五指山,正好分布在這條緯線上,品質上乘的海南黃花梨正是產于這些山脈。

    海南島西部干旱少雨,山高而石多,對許多木本植物來說,這是惡劣的生存環境。但恰恰是這樣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海南黃花梨的不凡。魏希望介紹,花梨樹生長于疏松肥沃的土壤中,枝繁葉茂,但木材細密度較差,含油量也不足;扎根于山石裂縫中,生長速度緩慢,又要經受石頭的擠壓,軀干易扭曲變形,但正是在這種逆境中,它們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磨煉,可長出如云似霞的紋理和堅硬如鐵的心材。

    資料圖:生長于海南東方的黃花梨樹。

    自古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喜歡賦予花草樹木道德形象,以植物喻人。黃花梨色美質堅,在中國人眼中是一種秀外慧中、堅忍不拔的植物。

    據《中國樹木志》記載,野生海南黃花梨生長緩慢,通常10年一開花,60年至100年才能長成大材。雖然長得慢,但其成材后木質堅實、花紋瑰麗。

    此外,在《本草綱目》《本草拾遺》《海藥本草》等的記載中,黃花梨可作藥用,具有安神理氣、行氣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這也增添了人們對黃花梨的喜愛。

    珍貴的海南黃花梨木材,最早被黎族先民熟知和使用。以前,在黎族百姓的手中,黃花梨常被制成農耕工具、紡織工具、木工工具等,各類黃花梨物件被廣泛用于生產、生活、祭祀等。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木之首,除了用于生產生活,黃花梨也是古時海南進貢皇室的一種特產。海南省黃花梨學會執行會長鄒鴻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據史料記載,在唐朝時期海南黃花梨就已經是貢品。自明初到清嘉慶時期的400多年里,海南黃花梨作為貢品的歷史從未間斷,并一直在海南進貢朝廷的貢品中處于“C位”。

    關于黃花梨的名稱及其由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黃花梨出自海南島中西部山區,自古為黎族同胞所發現、利用,故而黃花梨本應為“黃花黎”。“花櫚色紫紅,微香,其紋有若鬼面者,亦類貍斑,又名‘花貍’。”有人認為,黃花梨的紋理有山水跌宕起伏之勢,“鬼臉紋”是其標志性特征,“花梨”之名應源自“花貍”。

    在古籍中,“黃花梨”三個字鮮少連用,大多數情況下統稱為“花梨”。直到晚清,史志上才開始頻繁出現“黃花梨”一詞。彼時,我國對外貿易日漸發達,使用紅木家具在上層社會蔚然成風。為了營銷,許多木材商人利用花梨在木材界的地位,將一些價格相對低廉的進口木料冠以“花梨”之名。為了區分正宗花梨與冒名“花梨”,便有人在其名字前加了個“黃”字,久而久之,“黃花梨”這一稱謂便在民間流傳開了。

    資料圖:故宮博物院藏花梨木馬扎。

    大器晚成:黃花梨走紅紫禁城

    海南黃花梨作為貢品的時間很長,但真正受到極致追捧始于明朝。

    “海南黃花梨從海隅深山的天然木材,變成‘寸木寸金’的奇珍物料,離不開明代皇家工匠的助推。”談到黃花梨的走紅,鄒鴻認為與明代工匠對黃花梨木材價值的發掘有關。

    據史料記載,明代皇家工匠十分喜愛海南黃花梨的自然紋理,通過反復揣摩海南黃花梨,熟悉其木性后,設計并制作黃花梨家具,使得黃花梨家具一時名聲大噪,成為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也讓黃花梨工藝品開始成為上層社會財富和權力的象征。

    柴藝坊海南黃花梨藝術中心藏黃花梨椅。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作為一種珍貴木材,海南黃花梨深受達官顯貴喜愛,漢族商人發現收集出售這種木材可以獲得巨額財富,就開始和黎族百姓通商。產自海南島山區的黃花梨木材借助水運、陸運,北上數千里,憑借其堅硬的質地、優美的色澤和紋理,成為匠人制作家具的首選用材。

    “黃花梨的天生麗質,成就了明式家具的簡約、唯美。”魏希望說,黃花梨被能工巧匠加工成明式家具,其文木的靈魂得以釋放。黃花梨與明式家具,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海南花梨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鳳姣認為,每一件明式黃花梨家具都猶如一本值得再三品讀的書。“黃花梨與明式家具的融合之美,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雖然經歷了數百年的時光更迭,仍能看出其中永不過時的優雅與美好。”

    在眾多明式家具樣式中,周鳳姣最喜歡圈椅。她說:“圈椅方中有圓,圓中有方,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內方外圓’的哲學思想,也體現了陰陽平衡、對立統一的中國智慧。”

    清朝時期,雖然紫檀的地位明顯上升,但宮廷中仍有許多黃花梨物件。仔細觀察可發現,精品家具在宮廷中的陳設頗有章法。比如,紫禁城重地如養心殿、重華宮等處,多陳設紫檀家具或黃花梨家具。

    清代自康熙年間以后,圓明園陳設的家具更加多樣新潮,黃花梨家具有著少雕飾、重天然、具匠心的特色,自是不可或缺之物。位于熱河的避暑山莊作為調御藩部、檢閱騎射的重要場所,大體以簡素樸雅為基調,與周圍野逸之趣相得益彰,內部家具陳設,亦大體以簡素樸雅為特征,各類黃花梨家具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清代,家具制作由造辦處負責,黃花梨等珍貴材料的數量、來源、用處等會有賬本詳細記錄,足見宮廷對黃花梨木材的珍視。”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研究館員黃劍說。

    絕世工藝:黃花梨與明式家具相互成就

    一榫一卯,陰與陽環環相扣,有如渾然天成;一凸一凹,剛與柔收放自如,四兩能撥千斤。制作明式黃花梨家具,不僅講究線條、色澤、紋理,也看重結構的科學性,榫卯工藝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就明式黃花梨家具而言,榫卯工藝可以說是精髓與靈魂。”魏希望說,由于明清家具以海南黃花梨等硬木為原料,工匠們可以造出許多精巧絕倫的榫子,構件之間僅憑榫卯就可以拼接得嚴絲合縫,令人嘆為觀止。

    不用一滴膠水、一顆釘子,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組合部件,使家具能適應冷熱、干濕變化,這也是黃花梨家具能保存百年而“身形”不走樣的原因之一。在周鳳姣看來,海南黃花梨材質堅韌細密,紋理瑰麗多姿,手感溫潤如玉,這些特質促進了榫卯工藝的發展和明式家具的興起繁榮。

    2021年12月5日,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被業界稱為“天下第一案”的明末清初黃花梨獨板架幾式巨型供案以1.15億元的價格成交,創造了中國古典家具拍賣的新紀錄,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對于一件黃花梨供案拍出上億元一事,鄒鴻說:“一塊4.5米長的花梨木被做成家具,其原始樹材生長期很可能在一千年以上,這張案保存得這么完好,非常難得。同時,這也顯示出在當代黃花梨家具仍有很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對整個黃花梨家具行業來講,這次拍賣無疑是里程碑式的。”

    時至今日,隨著大眾審美觀念的變化,黃花梨家具藝術呈現新的發展趨勢。人們不僅注重古典家具厚重、典雅、古樸的樣式,也越來越注重家具的實用性、舒適性。

    從衣架、筆架到桌案、椅凳、櫥柜,在現代化的居住環境中,各類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的黃花梨家具既滿足了人們尚古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契合現代人的生活需要。

    黃花梨幾。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在黃花梨行業深耕20余年,鄒鴻深知,要傳承發展黃花梨藝術,只有結合當代人的審美觀念和新思想,才能在新時代的文化潮流中經久不衰。“我們可以把高水平的設計師、工藝師‘請進來’,吸收現代文化藝術的精華,設計出具有科技感和文化內涵的黃花梨工藝品;同時,讓海南黃花梨行業的工匠、人才‘走出去’,擺脫單一的表達形式,賦予黃花梨藝術新的生命力。”

    在周鳳姣看來,海南黃花梨不僅是一種珍貴木料,還給人以智慧啟迪。“我們喜愛黃花梨,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麗和堅韌,更因為它象征著不媚不驁、不屈不撓、無懼風霜、堅韌向上的民族精神。”

    皇室工匠、購置黃花梨家具的大戶、以黃花梨制作農具的農民、黃花梨工藝品藏家……當這方木頭從海隅深山走進紫禁城,再從紫禁城走向市井街巷,它便與許多人的生命產生了關聯。

    資料圖:黃花梨家具局部。

    黃花梨小知識

    黃花梨位列海南5種特類材之首

    與紫檀木、雞翅木、鐵力木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木

    一般來說,黃花梨栽植10年后開始形成心材(即格)

    30年后才能長成商品材

    樹齡越大,心材越大,價值越高

    黃花梨還可入藥

    是國家藥典記載的名貴南藥藥材

    黃花梨因生長環境不同色澤、紋理等存在明顯差異

    行內人將海南黃花梨分為油梨和糠梨

    油梨主要產于海南島西部,心材顏色深、密度大、油性強、鬼臉紋多

    糠梨主要產于海南島東部、東北部,心材顏色淺、密度小、油性差、鬼臉紋少

    文字/羅安明

    看鑒海南 | 出身海南,號稱“木中貴族”!古時它如何奇幻漂流到京城?

    掃碼關注《看鑒海南》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海黃”哲思之美

    責任編輯:莫淼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文體

    娛樂文體活色生鮮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