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李玉萍
生活中到處都有美,不論是動人的文章、感人的場景、還是怡人的景觀或古老的藝術品,等等,它們都散發著無窮的魅力,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探尋、去感受、去體會。在博物館里,不僅蘊藏著各種形式的藝術美、智慧美,還綻放著文化的燦爛光輝。
董必武先生。(翻拍)
4月18日至28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的“作始也簡 將畢也鉅——董必武手跡展”中,我有幸觀摩了董必武的書法作品,欣賞了老一輩革命家的書法藝術之美。董必武創作的題詩、題字手跡等95幅書法作品在十四號展廳一一展示,這些書法作品均為其題詩、題字手跡1:1復制件,絕大部分是他1938年至1975年間在全國各地參觀、視察工作時題寫、或應請書寫、或家屬留存的手跡,是從眾多手跡中遴選出來的,其原件多數被定為國家級文物,現分別收藏于數十家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中。
字跡展現場。
董必武詩書俱佳
此次展出的董必武手跡書法作品裝裱形制以卷軸為主,部分小尺寸作品以中式實木鏡框裝裱。所有作品外觀形式古樸雅致、簡潔大方,在十四號展館的大紅展板映襯下,呈現出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散發著書法藝術之美,使展廳熠熠生輝。展覽吸引了無數人駐足、參觀,從中小學生到耄耋老人,絡繹不絕。
作為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詩書俱佳,書法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上,端莊秀麗、美觀大方的6個楷書大字“中國人民銀行”及數字“壹、貳、伍……” 等票面金額字體均由董必武書寫,我們可從中領略其書法碑帖結合的完美功力和風格特點。從他頓挫有力的點畫與剛柔相濟的線條中,可以看到他作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獨有的胸懷坦蕩、睿智從容的君子氣概和儒雅風骨。
據展覽前言介紹,董必武酷愛書法,有“我雖不善書,好書莫若我”的謙句。練習書法既是他日常休息的方式,也是陶冶自我情操的一種方式,直到90多歲仍勤練不輟。展覽中列在最首的是一幅小尺寸的行書作品,內容為“作始也簡,將畢也鉅”,落款為“董必武一九五六年二月”。此幅作品是董必武書法手跡的重要代表,展覽以此作品內容為題,寓意深遠。此幅作品是作為黨的一大代表的董必武,1956年2月至一大會址陳列館視察時,當場題的詞。這句出自《莊子》的題詞,其本意是一個事物開始時單純細微,臨近結束時變得紛繁巨大。引申為任何具有遠大前程的事業,盡管在初創之時微不足道,等到將要完成的時候必發展巨大。
從此次整個手跡展的作品中,不難看出董必武書法蘊藏柳公權、顏真卿、二王等古代書法大家的筆意,作品取法正脈,功底深厚??瑫囟饲f、遒勁樸雅,具有濃厚的書卷氣息。行草書清新飄逸、雄渾流暢,多幅作品用筆、結構和顏真卿的《祭侄稿》頗有相似之處,用筆外拓圓轉,線條豐腴遒勁。結構嚴謹,大小相兼,有斷有連,顧盼呼應。然則細加品味,其節奏、意趣與顏真卿的《祭侄稿》又大相徑庭,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情緒和心境。
董必武書法作品。
曾兩次到海南考察并留手跡
此次手跡展作品大部分內容為董必武自作詩句。彌足珍貴的是,其中三幅作品是在海南題寫的,記錄了他在海南考察時的足跡。其中一首《游五公祠》詩,作品為小行書,與《舊歷上元節參觀榆林港》詩合書于一張約寬25公分、高38公分的宣紙上,作品尺幅較小,總體線條以平穩有度為基調,字間幾乎沒有連筆,但筆不連而意連,偶爾出現幾個順勢而生的動感結構,平穩中增添了細微的筆墨變化之妙。落款:董必武未是草。未是草是書者自謙之詞,“草”意指作品為草稿,“未是”乃未敢以為是也。
在展覽開幕式上,董必武之孫董紹新還分享了關于此詩作背后的感人故事:董必武生前曾十分關注海南的發展,先后于1957年和1960年兩次到海南進行考察。1957年2月,董必武到海南島視察工作,在??趨⒂^五公祠時,題了一首《游五公祠》詩,曰:蘇公祠并五公祠,唐宋人文已在茲。李趙興亡千百載,丹心尚有海潮知。
此詩作后刊載于《南方日報》《海南日報》上,當時在儋州那大中學工作的唐虞政讀了董必武的詩,很感動,便寫了一封信,附上和詩二首,并請教董必武。董必武讀了唐虞政的信和詩,感覺唐虞政是一個襟懷坦蕩的文人。于是在百忙之中,親自給唐虞政復信與和詩。收到董必武的信和詩后,唐虞政激動不已。董必武信件中言 “珠玉在前,拙句更乏詩味矣”,他把唐虞政的詩比喻成“珠玉”,自己的詩“更乏詩味”,其謙遜與平易近人的風范,躍然于紙上,讓唐虞政更覺難能珍貴。經過兩人的多次通信和詩,董必武與唐虞政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之后,兩人友情持續了十八年,他們互相致書信十多封,唱和詩二十余首。這幅《游五公祠》詩作,促就了董必武與儋州人唐虞政十八年的非凡友誼,有了一段老革命家與普通知識分子之間的詩緣佳話。
手跡作品集詩書之大美
另兩幅在海南書寫的作品分別是:
董必武為海南鋼鐵公司題字。
一幅為海南鋼鐵公司題字。此手跡作品為豎式中堂,是一幅質感很強的書法作品。書寫時間1961年,此時,董必武已75歲高齡,筆墨仍十分飽滿,筆力非常遒勁,書法字體行草書相結合,又蘊含楷書筆意,既有行草書灑脫,又不失楷書的端莊大氣。富有剛強、雄渾厚重之氣,又達到了一種斗志飽滿、激人奮進的深遠意境。
董必武詩作《為椰林招待所題》。
另一幅是1961年董必武79歲高齡時所書《為椰林招待所題》詩。據資料,董必武在上世紀60年代初,多次在湖北、廣州等地考察,其間創作了多首關于加強農業、林業建設方面的詩。以詩代論,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林業、思考著林業的發展問題,《為椰林招待所題》正是創作于此時。該作品詩書合璧,交相輝映,書法浸透著深厚的文字功底。以此手跡作品書法而論,為小草行書作品,有“宋四家”的尚意之風格,筆筆見力量,字字有功夫。深得古法之精髓,并融古出新??傮w保持一貫行草書書風,意連筆不連。線條有一種韌勁和彈性,含蓄又有節奏。用墨上,枯潤相結合,輕重互補,跌宕起伏,墨趣天成。從內容上看,詩曰:海畔椰林一片青,葉高撐蓋總亭亭。年年抵住臺風襲,干偉花繁子實馨。內容樸茂平實、酬唱述懷,滿腔熱情地贊美了海南椰林的壯美和作用,歌頌了海南的新氣象。從詩句中,可見得他為促進祖國綠化事業,希望樹木皆成林,造福于民的赤子情懷。
董必武雖然不以書法家之號名世,但從其題詩、題字諸多手跡作品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非凡的智慧和學識,修為深厚,其書法水平不可小覷,是極具碑帖功夫的大書家,手跡作品更是集詩、書之大美也。
放眼展廳里,一群群游學的青少年,致敬革命家,致敬中國傳統書法文化。展廳外,空氣清新,椰林蔥蘢,鮮花吐蕊。后生好學圖強,山河只此青綠,亦是對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最好的告慰。
原標題:海南省博物館董必武手跡展:作始也簡 將畢也鉅
責任編輯:吉訓偵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